创新创业学院

一纳入四融合

一、深化“一纳入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1.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职人才是完善体系,一体化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以“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制度,全面推进以“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改革,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到边”的“双创”机制。成立小组统筹领导管理,以创新创业学院为核心,教务、产学研、学工、人事、科技园、院士工作站等部门密切配合,“平台、项目、队伍、孵化”相互支撑,学校、院(部)、专业三级联动。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内容上,建成“4+2+X”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与实践”等4门通识类创新创业专门课。按“专业+创新创业”的思路改造具专业背景的专业课和综合实践课等2类课程。结合学生创业实践,提供X项创业实战课的选修,引入了《i can》、《KAB》、《SYB》创业课程。

结构上,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业孵化实践等融入课程管理与评价,分年级开展阶梯式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如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课堂唤醒,二三年级的平台晒梦和苗圃孵化。

3.创新创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相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

强培训,培养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积极开展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讲师课程培训和教师科研水平提升专项培训活动,推行专业教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制度,全方位培养教师创新创业素质,专任教师持有国家创新创业类资格证书率达24.6%。

重实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战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成果及其社会贡献作为教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对社会重大贡献列入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大力支持教师带成果兼职或离岗创业,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造活力。

定制度,推进教师自我提升和转型。修订和完善教师培养考核、职称职务评聘等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活动作为教学考评、职称职务评定的依据,打通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的人才流动壁垒。

4.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习实训相融合的平台建设

开放专业实训室,拓展专业实训室创新培育功能,推进创新思维、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育区建设。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与行业企业共建了18个专业型创客空间。

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融入学院创新型资源,共同推进技术积累创新的示范区建设共同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社科智库、科技咨询中心建设,共推区域技术源、创新源、思想库建设。

整合区域、学校、企业的创新创业优秀资源,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服务,建成以襄阳市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网络化支撑、集成化应用的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接受孵化服务的大学生创业企业236家,孵化毕业企业66家。

5.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包容的生态环境文化。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的建设中,以“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包容失败”的理念开展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

建设社会参与、开放共享的实践文化。“实践育人”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开放实验实训设备,推进大众化的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项目,营造“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践氛围。

构建比赛、交流、分享的竞赛文化。以专业技术为载体,在各专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创意孵化、创业孵化、科技推广为路径,积极推进教师、学生、公众的“晒梦”活动;以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分享活动。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7103593170